来源:贝博BB娱乐平台 发布时间:2025-07-04 15:20:52
在我们讨论中国的国土时,大家都会提到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但实际上,除了陆地面积外,还有一个更加庞大的数字:我国的海域面积接近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万公里。可以说,这才是中国的完整主权范围,涵盖了广阔的陆地和深邃的海洋。
在这片广袤的海域中,沉睡着无数我国古代留下的海底沉船,这些遗迹历经岁月的洗礼,静静地沉没在海底,等待着被重新发现和研究。然而,直到1980年,来自国外的文物掠夺者开始对这些沉船产生了兴趣,并成功地从海底打捞出大量中国的珍贵文物,迅速转化为巨额财富。
这位文物掠夺者的名字叫做迈克·哈彻。他于1940年出生在英国的一家孤儿院,童年生活贫困,14岁时被送往澳大利亚生活。由于家庭贫困,哈彻从小就对金钱充满渴望。1970年,哈彻成立了自己的打捞公司,专门打捞二战期间沉没的船只,从中提取一些橡胶和金属赚取利润。
直到1980年,哈彻听闻一名菲律宾渔民在中国南海偶然发现了大量瓷器,怀疑是一艘中国古代商船沉没的遗迹。这条消息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他立刻驾驶船只前往南海,指挥手下进行打捞。最终,他成功找到了一艘中国古代商船,并从中打捞出约2.2万件瓷器,随即将这些瓷器拍卖,获取了数百万美元的巨额利润。
哈彻的成功让他彻底迷上了打捞中国古代沉船的事业。之后,他将公司业务的重心完全转向了海底打捞中国的文物,尤其是古代沉船。为了从中获取更多利润,哈彻甚至不惜在我国的海域肆意打捞。幸运的是,他很快就发现了几艘重大的沉船。但为了更好的提高拍卖价格,他选择只保留贵重的文物,其余的则被他毁掉。这种行为让他被众人称为“文物海盗”和“考古学家的敌人”。
哈彻在他的打捞生涯打捞了约50艘中国古代沉船,获得了可观的收益。那么,中国政府对此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制止他的行为呢?
实际上,在法律层面上,中国政府当时几乎没办法对哈彻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相关的条文能够保护海底文物,更没有专对于沉船主权的国际法。尤其是在1980年代,我国还没有出台关于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面对哈彻将“歌德马尔森”文物进行拍卖的情况,中国的专家们尝试通过国际法寻求依据,却无功而返。
为了挽回这一损失,两位中国专家带着3万美元参加了国际拍卖会,他们目睹着自己的祖国文物价格不断飙升,却最终未能成功夺回一件。这种痛苦的经历让我国意识到,一定要尽快采取行动保护海洋文化遗产。
在此之后,我国加大了水下考古工作的力度。水下考古,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基本上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2002年,我国国家拨款了4000万元,并获得了社会组织的援助,总额达到3亿元,用于打捞中国宋代的“南海一号”沉船。这项任务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还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和经验支持。
打捞沉船的过程充满挑战,国际上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先打捞沉船内的货物,然后再拆解船体进行打捞。但由于“南海一号”是宋代的古船,考古人员无法确定船体能否再次拼接成功。因此,拆解方案很快被否定,考古人员决定采用整体打捞的方式。
这个决定引起了许多争议,尤其是“沉井方案”的提出。该方案的基本思路是用一个重达500吨的钢沉箱将整个沉船“包裹”起来,然后借助海上起重船将其打捞上来。这一方案的技术难度极大,整个过程需要在海上的环境中精确操作。尽管如此,经过多方商讨和优化,这一方案最终获得了认可。
2007年,打捞行动正式启动。原定的打捞日期一度被推迟,从原来的4月推迟到8月,再到12月。尽管工作人员多次调整计划,打捞工作最终还是因为天气和海上条件的变化而有所延迟。但无论如何,所有的推迟和调整都只是为了确保打捞工作能够更加精确和安全进行。
在进行打捞之前,考古人员已经充分预判到“南海一号”船内将含有大量珍贵文物,因此他们在打捞过程中格外小心。在技术上,考古人员精确到毫米级,力求将这些历史文物最大程度地保护。水下考古与传统的田野考古有着巨大的差距,不仅要求考古人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体能和专业的潜水能力。因此,至今我国还没有一点一所大学开设水下考古专业,人才的短缺使得相关工作进展缓慢。
经历了漫长的二十年,2007年10月24日,经过无数考古人员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南海一号”终于被成功打捞出水。这一刻,全体考古人员以及支持者们的辛勤付出迎来了成果。船体中发现了大量瓷器、古代航海器具、珠宝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不仅仅具备巨大的历史价值,其市场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专家甚至估算出,“南海一号”中的瓷器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已超过2万亿元。但无论这些文物的市场价值如何,它们的历史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这些宝贵的文物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是我国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国当时在法律上无法追究哈彻的责任,但随着水下考古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南海一号”的成功打捞,中国已开始有力地回应那些文物掠夺者。我国在水下考古方面的不断投入,不仅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的国家,中国将继续保护、传承和弘扬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全世界共享中国文明的光辉。
相关推荐